杂志社简介

艺海拾贝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艺海拾贝

桃花山下,我那回不去的故乡

文/相遇相知

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如今早已没有哪里还可以算作远方。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却是真真切切的梦中家乡。

如果你未曾远走他乡,异地生活,你是永远体味不到故乡的涵义的。

1.jpg

我的故乡在湘西南,是隶属于湖南省道县的一个叫做审章塘的小瑶乡,位于三省(湖南与广东、广西)三县(道县和江华县、江永县)交界的地方,四面大山环抱,景色怡人、空气清新还冬暖夏凉。

我家对面的的一座山叫桃花山,据说几百年以前,山上从半山腰以上全是野生的桃树林,每到初春山上开满桃花,红艳艳的满山遍野,甚是美丽、远近闻名。先辈们一直把这座山称做桃花山,而我们村庄就在这座桃花山脚下。

5.jpg

其实自打我记事起,也没有在山上看到过有桃树,更别说看到桃花开了。除了乡林场种植的杉树和茂密的灌木外,满山都是小山竹和好多知名、不知名的,能吃和不能吃的野果的树或藤。

桃花山上这种小山竹常年翠绿,长得粗壮的乡民们会砍来用做篱笆或种菜搭架,而清明节前后盛长的小竹笋可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直到今天也是我最喜爱的一道美食。

3.jpg

桃花山上野生动物很多,野鸡、鹌鹑、斑鸠、秧鸡、岩鹰、鹞子、猫头鹰、山雀、锦鸡、野兔、竹鼠、野猪、獾猪、獐子、麂子、豺狗、穿山甲、虎纹蛙等珍稀动物以及各种蛇在林中或草丛不时出没。

桃花山之前还经常有老虎出没,之前也听大人们论起过多件老虎吃人、伤人的事。

003.jpg

03.jpg

我清楚的记得,我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我在家里正烧火煮饭,我一个伯伯突然进到我家,把我抱起就走,抱到了生产队的大牛栏房子里,这里已经满满一屋老老少少,我都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人不断叮咛我们别出声,说发现有老虎下山来了。

我们静静的也怕怕的又充满好奇的从牛栏房的窗口看向外面,果然看到2只大老虎慢悠悠的顺着田垌中间的大坝埂上走着,最后消失在我们的视野。老虎具体是华南虎还是到底其他什么虎就不晓得了。

6.jpg

以前,我常常和小伙伴们在山上放牛、砍柴、捡菌子、扯小竹笋、采野菜、摘野果,偶尔也会发现被人下套套到的或打猎人打伤的野物或捡到野鸡蛋什么的。 

近几十年来,桃花山由于砍伐过度以及乡民们几次大的失火烧山,被大火烧后林木早已没有那么茂密,野生动物也是少了很多。只有荆棘茅刺类的越长越多,那山上的小山竹也还是一如既往的的翠绿满山。

7.jpg

在桃花山脚,邻近我们村庄边上,有一座低低矮矮的山头也算是桃花山的支脉吧,我们都叫它排岭。这个山头虽然不是很高很大,却在附近都是非常有名的风水宝地。

排岭的东南百米外有一鼠形的荒芜之地,以前都是乱坟岗,又因排岭西南侧形似一只猫,远远看起来极像猫在扑抓老鼠。

而排岭的东北面看起来就完全像是一头大象,大象是吉祥与力量的象征,象形之山自然就是好风水的地方,因此有不少大户人家都选择在排岭安葬先人。

0003.jpg

在“大象”鼻子的地方葬有多棺大户人家的祖坟。鼻子右边,也就是排岭的西南侧,我们都习惯称做排岭前面,还有座远近闻名的古墓。

这座古墓据传说是附近一个古村的大富之家的,葬前出门用了九棺作疑,在古村的街巷和村外道上来回穿梭、换人抬棺,最后分葬九个地方,除了孝男之外,无人知晓到底哪个棺材是真的。

2.jpg

古墓正中是一个圆包形,用花岗岩条石围建,四周的山岩壁上刻着栩栩如生的八仙飘海的图案。这座古墓听说有很多次被盗挖,也传说挖出过好多值钱的东西,我少年时和小伙伴们放牛经过都会经常去查看,也曾经有几次发现过新挖开的盗洞。

也许真是风水原因吧,鼠形乱坟岗在我儿童时就已经变成了一片洼地,那些旧坟也消失到看不出任何原有的模样。

002.jpg

在排岭的东北侧(我们称排岭后面)的中段有一个天然岩洞,我们都叫它排岭岩或美化名字叫它黄龙洞,而官方却给他取名为洞尾岩。

洞尾岩,是我们附近多个村寨都传说很多故事的一个神奇洞府,不乏有神仙仙居此地或某人在此遇上世外高人传授技艺等等之说。也曾经有很多人特地到此寻找仙踪的。

排岭1.jpg

我的父亲是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时期我们乡的乡长(时称乡苏维埃主席),听他以及其他父辈人说起,岩洞里面四通八达,有好几条道都可以通到不同方向的十几里外的地方。

在抗日战争年代,这里曾经用于躲避日寇的避难、储粮之所。现在也还留有很明显的石门门洞、门槛的部分以及被日寇用火烧塌过的遗迹。

10.jpg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点上煤油灯或松树浆制的火把进去玩,但是已经找不到父辈人说的那些路径。我们都是从正洞口进去后经过几个大厅洞之后,爬过一个斗笠般大的关卡,一路都如2米上下高度的石壁街道,又下楼般的连下三几层,迷宫般的迂回千余米后又从另一个洞口出来。 

2016年在洞尾岩洞内考古挖掘出了10多件旧石器打制器和一百多种动物化石,距今2万年左右。为探讨湘南地区现代人的社会文化和生存行为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101.jpg

在排岭的东面、我们村庄的村头就是乡里的学校,学校建设之初这里还是茂密的茶树林和荒地,在荒地挖出过古代的烽火台基础。

结合道县周边的玉蟾岩、福岩洞的重大考古发现,专家们都认为这里可能是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现代人的发祥地和发源地。

102.jpg

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涌现,大批年轻的人都走了出去,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方或周边城里工作。村里除了老小妇孺,留守的劳力所剩无几,平日里都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在红白喜事或年末的时候才会有热闹景象。

转眼,我离开家乡到外面工作生活三十来年了。除了最近的十几年每年清明节会回去一下为逝去的亲人们扫墓外,平时极少回去。每次回去也是匆匆忙忙忙完事就离开了。

001.jpg

家乡早已经不是记忆中的印象,家乡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节奏、思想观念都与发达地区或城市有些脱节,人们大都是依靠在外务工或经商的人挣钱拿回来生活,田间劳作的人们越来越少,世代耕种的人们现在大都是买米买菜过日子,平日里聚集在村头小店的打字牌、斗地主、打麻将或砸角下注的人是一堆又一堆。

这些现状就是我们长居外地的人偶尔的回去都感觉很不习惯了。

4.jpg

不过新时期的家乡也同全国一样都还是整体富裕了,村头到村尾,老旧的房屋都已经看不到了,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幢幢的三四层精装修的小洋楼。我出生以及长大前所住的土屋和隔壁的那几座青砖大屋,都已是残垣断壁,周边一片荒凉。

最近几年,这里开始建设大型风电场项目,整个桃花山以及四周的支脉,一座座“大风车”拔地而起,与湛蓝的天空,变幻的云朵,清澈的河水,相互映衬,一派“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象,为这个瑶民山乡又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风1.jpg

风电场经过几年的建设,也于一年前并网发电。风力发电是清洁能源,风电场建成投产后,对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风电场作为一个亮丽的风景点,也将推动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岁月流逝,记忆中的一切都仿佛是那么久远的事了。梦里时常会回到老屋。那间绿树环抱着的斑驳的小土房。空空的,静静的留在那里,仿佛定格在历史的那个角落。

004.jpg

梦里儿时的故乡,村民们热腾腾的生活让我向往,那土屋顶上的袅袅炊烟,天明前的公鸡鸣啼;母鸡下蛋后的咯嗒咯邀功声;还有陌生人路过引起的狗的狂吠;更有孩子们的嬉戏喧哗,这些景象都是农村的最真实写照,也能让乡亲们从中找到温暖的存在感。

9.jpg

随着年岁增长。思乡的愁绪,怀旧的惆怅也是日益加深。

内心深处时常渴望着时光倒流,回到童年,在春日里与玩伴唱着悠扬的牧歌去放牛,一起去看青山葱绿,山花烂漫;再一次被父母牵着手走在乡间小路,听小鸟啾鸣,小河潺潺;与家人常伴,享天伦之乐,人间至欢。

01.jpg

然而,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若故乡还是我们心心念念要回去的地方,说明那个地方依然有牵挂我们也值得我们如此牵挂的人,绵长岁月里对渐长的我们那又是何其有幸的一件事啊!愿我们的故乡,对我们,一如既往!

风2.jpg

离开家乡,在广东生活的日子远比老家更多,在一个地方久了,就会有一种依恋习惯,尽管穿着、语言甚至生活习惯都脱离了生长我们的乡村,可是自己内心知道,终是流连在城市与故乡的路上,心灵的落脚点总是缥缈在来去的风雨里。

等到有那么一天,我们老去,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的灵魂是在城市的上空无根漂浮,还是魂归故里长眠在故乡的泥土里呢?

02.jpg

他乡容不下灵魂,故乡安不了肉身,无数次的柔肠百转,千百番的泪眼涟涟,才发现,故乡早已是他乡。 

回不去的故乡,回不去的童年。

我梦里的家乡,童年的故乡,还有那美丽的桃花山。

 

 

2019-03-2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