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论见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论见台

网红玻璃栈道为何遇冷?景区要避免盲目跟风建设

从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走红开始,轰轰烈烈的“玻璃栈道”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无论是山峰还是河谷、海滨还是湖畔,都不难发现玻璃栈道、玻璃吊桥以及玻璃观景台的影子,这俨然已经成为景区吸引客流的制胜秘诀。

image.png

在一些新开发的景区,尤其是山岳(山地)型景区,玻璃栈道更是成了“标配”。

然而,今年国庆假期,曾经人潮涌动的玻璃栈道遇冷,这一现象值得深思。 

image.png

作为一个“舶来品”,玻璃栈道出现伊始并不是作为景区的旅游附属品,而是承担着城市观景平台的功用。

世界上第一个玻璃步道是修建于1994年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游客可以从约342米高空俯瞰多伦多美景。

在日本东京晴空塔和我国上海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也有类似的游览体验项目。

image.png

后来,玻璃栈道所带来的极致观景视角与刺激的体验,使其在自然景区找到落脚点。看似仅仅是栈道铺设材料的简单替换,却产生了出人意料的体验效果。

张家界天门山和涞源白石山玻璃栈道的大获成功,刺激了同类山岳型景区前赴后继地上马此类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50条玻璃栈道、玻璃吊桥、玻璃观景台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image.png

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对管理方提出了新的挑战。

少数意外事故所引发的关于玻璃栈道安全问题的讨论时常见诸报端,关于制订玻璃栈道建设标准规范的呼声也日趋增多。

image.png

然而,在建设标准缺失、监管主体不明确的背景下,玻璃栈道建设市场似乎走入了一个监管的“真空地带”。

玻璃栈道建设方与景区项目之间供不应求的关系,使得尚不具备玻璃栈道建设资质的公司也试图从市场中分一杯羹。

这与急于求成的景区运营方一拍即合。玻璃栈道建设犹如脱缰的野马,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 

image.png

玻璃栈道的“卖点”之一在于惊险刺激,可一旦在建设、管理等环节有所疏漏,就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此前,河南、湖北、山东、北京等地的玻璃栈道景点就曾出现过玻璃裂纹、开口,游客滑倒、摔伤等事故。

近期,全国多家景区陆续关停了不少玻璃栈道体验项目。有消息称,仅河北一省,24家景区的32座玻璃栈道项目已停运一年半。

image.png

很多玻璃栈道项目之所以停运,是由于建设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部门出于安全和环保因素考虑。同时,这也提醒旅游景区要避免盲目跟风建设。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战冬梅分析,玻璃栈道项目之所以停运,是相关部门出于安全因素考虑。“玻璃栈道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情况,部分项目的确存在安全问题。”

image.png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曾下发《关于加强A级旅游景区玻璃栈道项目管理的通知》,黑龙江、广东、江西等地也出台文件,强调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迅速做好隐患排查,对发现风险隐患的玻璃栈道项目,要立刻停止运营并组织整改,在通过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后,方能继续对外开放。

同时,明确各地要按照“谁建设、谁运营、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全面压实玻璃栈道项目游客安全管理责任。

image.png

战冬梅认为,除安全因素外,对玻璃栈道项目加强管理还出于环保方面的考虑。“有些项目在上马时,可能对环境特别是自然山水类环境的影响考虑不够周全。”

此外,景区争相上马玻璃栈道项目,容易出现产品雷同问题,如果没有其他特色资源,很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很多一哄而上的项目,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image.png

战冬梅表示,此次玻璃栈道“遇冷”,从一个侧面提醒旅游景区要理性评估一些项目,避免盲目跟风建设。“很多网红景点能产生一时的噱头和流量、把游客吸引过去,但要长久维持热度,还要靠有保障的、让游客满意的质量、管理和服务。”

image.png

综合来看,玻璃栈道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标准的缺失。

尽管在2018年已有河北省地方性技术标准发布实施的先例,但是目前尚未出台国家层面与行业层面的相关标准。

在建设和监管标准缺失的情形下开展的建设活动,势必存在安全隐患。

image.png

二是监管主体的缺位。

玻璃栈道兼具观光、交通与游览体验多种功能属性,其属性的多样性提升了监管的复杂度。

与之相关的文化和旅游、住建、质监和安监等部门都负有监管职责,而在联合监管过程中,监管主体不明确容易使玻璃栈道成为“烫手的山芋”,进而导致监管缺位。

同时,监管层面的复杂性使得部分旅游主管部门直接叫停玻璃栈道及类似项目建设,这种“因噎废食”的举措很有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image.png

三是产品本体的缺陷。

由特种钢化玻璃与钢架支撑结构组成的玻璃栈道这一产品原本并非为景区而生,因而在山岳型景区玻璃栈道的施工过程中,玻璃栈道钢结构的外力作用对山体本身的影响不容忽视。

这一点从张家界天门山玻璃栈道发生的落石伤人事件就可见一斑。

在建设标准缺失与监管主体缺位的背景下,如何规避产品本体的缺陷,增强玻璃栈道安全系数,推进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可谓任重道远。 

image.png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需要经历规范化的过程,“因噎废食”绝非良策。

对于政府监管方而言,应当加快推进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制定,明确监管主体;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增强景区玻璃栈道风险预防及安全保障举措,完善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方能引导以玻璃栈道为代表的新兴游乐项目实现安全有序规范化发展。

image.png

对于景区运营方来说,在风口面前应保持冷静,不盲目跟风;同时,根据景区自身情况和特色,选择适合的旅游体验项目,而不是把玻璃栈道视为使景区“起死回生”的“万金油”。

只有将玻璃栈道作为景区游览的有益补充和有机结合,以此拓展游览空间、优化游览体验,才是玻璃栈道及同类项目正确的打开方式。

面对处于风潮中的玻璃栈道之殇,需要用冷静审慎的思考与切实有效的机制为其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2019-11-04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