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图片新闻

警惕“特效”凉茶让消费者“被吸毒”

两名男子盗窃被抓后尿检吗啡呈阳性,但两人并未吸毒。

民警调查发现,两人所喝凉茶,其中含有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有毒成分。

11月10日,记者从广东中山市公安局南区分局获悉,销售“毒凉茶”的店家已被警方查封,店主刘某因涉嫌生产销售有害有毒食品及生产销售假药,已被警方刑拘。

image.png

往凉茶里掺药,这类现象并不少见。

2018年,佛山市南海区检察院发布2017年度十大“精品案件”,其中就有一起在凉茶中添加药物的案件——不法者往凉茶里掺入复方甘草片及阿咖酚散。

据报道,在法庭上有凉茶店老板声称,这种做法在业界“很普遍”。

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可能想不到,这些所谓的“特效”凉茶,不过是在凉茶里违法添加了治疗咳嗽、感冒的西药,让人误以为喝凉茶对缓解身体不适有奇效。

image.png

值得警惕的是,如今“特效”凉茶又换上了新“马甲”——在凉茶里掺入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有毒成分冲剂,以“舌尖上的成瘾”换取“腰包里的大钞”。

因为一旦消费者长期饮用,就会产生心理依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瘾”,这会为经营者带来更多回头客。

但是长期饮用或过量饮用“毒凉茶”,则会对人体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显然,往凉茶里掺入吗啡等冲剂,践踏了商业伦理,更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image.png

在食品中添加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是被我国明令禁止的。

根据《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些有毒成分冲剂包括药品都属于禁止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刑法》也明确规定,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是指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行为。

对于这种非法行为,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惩戒措施。

image.png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不法之徒为了获取利润,不惜以毒性物质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

面对这些所谓的“特效”凉茶,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与检验检测力度,对违法犯罪的经营者依法严厉制裁。

image.png

客观而言,诸如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街上四处可见凉茶店,监管起来确实比较困难,但显然不能因为监管困难就放弃监管。

正是因为监管困难,才更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也正是因为监管困难,才更需强化监管措施,弥补监管漏洞。如果因为监管难就不监管,就只会导致问题愈演愈烈,最终难以控制。

image.png

新闻中这起案例,对于一些商家无疑是一次警示。

包括在火锅底料里添加罂粟壳、在保健酒里添加“伟哥”等,都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违法行为。

商家必须诚信经营,严格按标准生产加工,不能依赖“祖传”或“潜规则”蒙混过关。

image.png

这起案例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镜鉴,我们不应期望凉茶或食品具有药品那样的功效,如果经常想喝某家店铺的凉茶或食品时,就要提高警惕了,以避免“被吸毒”甚至“吸毒成瘾”。


2019-11-1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