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精英汇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精英汇

紫砂壶艺师吴东元:做壶好比做人 到最后都是做修养

18年前,还是一名紫砂壶学徒的吴东元,跟随叔叔吴群祥的团队来到马来西亚,做了一个与紫砂壶有关的交流。18年后,创立了“志修斋”,率领团队多位徒弟来马来西亚进行紫砂壶的交流。

image.png

吴东元从事紫砂行业已有27年,在他学紫砂的前3年,一分工资也没领过。学艺过程虽苦,却使他领悟老一辈人坚守的精神。

对他而言,制作一把好壶,和做人一样,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去用心经营。

从气候凉爽的江苏来到夏日炎炎的大马,吴东元顶着半寸长的短发,一身黑衣裤和白球鞋的简单装扮,他笑说,这里的夏天和他家乡的差不多。

image.png

跟随叔叔学习制壶技艺,从基本功踏实学起

吴东元出生在宜兴,在中国江苏省南部,那里盛产紫砂、精陶、彩陶、均陶和青瓷。吴东元说,“宜兴家家户户做陶,靠陶为生。”

吴东元的奶奶一辈子做陶,叔叔吴群祥则是行内有名的陶瓷艺术大师。“当时学习紫砂壶是家族的渊源,而且自己是美术设计出身,觉得紫砂壶这门造型艺术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可以在壶上发挥刻字和绘画的技能。”

image.png

少年吴东元在宜兴市美术学校念书,毕业以后,原想到更大型的学府继续深造,但他最后选择先在家乡工作,再慢慢学习。

因为生活就在那里啊。他说,“我喜欢慢节奏,像北京上海的生活,开车吃个饭就两三个小时,这我不习惯的。”

image.png

1992年,吴东元开始和叔叔学习制壶技艺。当年他在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培中心的徒工班当学徒,即专门培育从事手工业人才的班。

在学艺的首3年,完全没有工资,必须靠家里补贴来养活自己。当年的吴东元一边学做壶,一边学刻字,同时利用刻字这门手艺来给自己赚外快。

image.png

“徒工班一班里面有三十多人,但是坚持下来熬过前面3年的大概就四五个人。”回首过去没有工资的3年岁月,吴东元语重心长说道:“有时候,前面的3年更像是在检视个人的心态、能力和个性,看他适不适合进入这一行。”

他指出,陶艺人一般会有个12年的周期,“首3年是徒工班,专注于练基本功,只做陶,但不烧,做得不好就甩掉。第二个3年,巩固。这期间的技术开始成熟,可以制作和售卖茶壶。第三个3年,发展。壶艺师在制壶时开始加入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特色,是一个延续的过程。第四个3年,创作。这时候制造的壶会存在更明显的个人风格,会有个人的创新能力、艺术语言和工艺水准。”

image.png

吴东元对紫砂有着追求极致的信念,在他看来:“前面9年是工,后面3年才是艺。因为有了前面的基本功做基础,才会有后来的艺术创作。”当然,个人的努力会加速提升技艺水准,少年吴东元就是其中一个下班时间仍在努力学习的人。

他说,“大家的工作时间是一样的,你的用功就在这下班的时间,人家休息,你在练,可能当时你不觉得,但回过头来看,很多人就被你丢在后面。”

image.png

学壶是减法,得靠艺术修养去制壶

刚开始学习制壶时,吴东元几乎每天会制作3把壶,做完就扔;后来,他仔细深入地去研磨,3天制作一把壶。如今,一个月也许只做出一两个壶。为何如此?

他解释道,“紫砂是质朴的语言,紫砂做到极致时,是减法,不是加法,不光在质量上,在壶的造型上,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审美和艺术修养去摸索自己的风格。”

image.png

他透露,紫砂壶工艺师早期、壮年期和成熟期好比一条艺术曲线,很容易从作品看得出来。“刚开始的时候是初生之犊不怕虎,什么都敢做,但是当你在技术上面越来越纯熟,思想越来越理性的时候,你的作品也越来越成熟。”

image.png

回望数十年的创作历程,吴东元感慨笑道:“以前的作品,想法特别多,老想着跳出传统,甚至对传统的敬畏好像是无所谓,反正学习了制壶的技能,就可以搞创作。恰恰不然,因为工艺和手法的不稳定,你会有很多的失败,烧出来老是坏的。”

后来他开始反思,不断地提醒自己慢慢来。到了2006年的时候,处于创作期的吴东元开始仔细深入制作,才开始把作品提升到工艺和艺术的范畴。

image.png

吴东元专注于手工紫砂壶,所设计的紫砂壶大多以圆润和简单的几何造型为主,承传顾派光素器艺术风格。光素器,一种简练、传统而深受欢迎的紫砂样式,素面无饰而光润素雅,像是淡妆美人,清水芙蓉。

“去繁求简,返朴归真,越朴素,越简洁,生活就越贴近你。”吴东元说,紫砂壶艺师的创作并不只是在脑中,还得有手艺的配合去表达,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image.png

他向我们介绍制壶的大致步骤:“思维和手艺要成正比,把无形的想法画在平面的图纸上,之后准备工具、配泥料等等,把它做成一个立体的紫砂壶。做成器皿还不算,还得考虑壶的实用价值,通过实用价值,来提升器物价值。”

吴东元制壶,也给壶取名字,用壶名来传达工艺师想表达的讯息及其文化寓意。

image.png

制作紫砂壶,是艺术先行,还是实用先行?

吴东元双眼发亮地说:“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主题了。紫砂壶是为茶服务的,既然为茶服务的,它的功能性就必须在艺术性前面,当然,能把一个紫砂壶做到越实用和越有艺术性,那是最好。”

他补充,紫砂壶和画画雕像不同,它是一个泡茶利器,主要是为茶服务,让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壶的美丽,以提升壶的自身价值,让壶和茶把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艺术化。

image.png

访谈过程中,吴东元不时在一张白纸上写字或寥寥几笔作为讲解,原来吴东元有个习惯:当他看到一个独特造型或头脑冒出灵感时,就会即刻画在纸上,稍后再把它加工美化。有句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手记录的这个小动作,对吴东元在紫砂壶的设计创作上帮助不少。

image.png

“从外人看来,茶壶似乎都是圆葫芦的,都是一个样。就好比外国人看东方人,都是黑头发黄皮肤的道理。每把壶它真的不一样。”吴东元在纸上娴熟地画出紫砂壶的草稿,饶有兴致地说:“每一把壶的造型比例、制作细节不一样,光是盖子和嘴把的形式搭配都有所不同……”

当一个行业发展得太快时,众人往往只看到大师的名声,却忽略了作品本身。然而在吴东元看来,一个行业恰恰是靠优秀的作品撑起来的。

image.png

学艺必先修德行

坚守多年以来,吴东元从学徒到为人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徒,在选择学徒都会特别考量他们的心态。 “苦一点穷一点没关系,它会巩固你,让你的信念更加坚定。”在他看来,越苦的孩子越会坚持。

吴东元自己会动手教徒弟,让学生养成一套规矩和习惯。在几位徒弟眼中,吴东元平时为人随和,但是在制壶方面的要求会非常严格,做得不满意的都得砸掉。

image.png

回首27年的来时路,吴东元感慨笑道:“我自己是越做越享受,越来越感受到制壶的其中乐趣和收获感。”如今为人师,最大的成就感是看着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跟着他的指示去做,从中成长。

他认为:“做人和做壶是相通的。学手艺的人,首要一点是讲究规矩,你的艺术修养到哪里,你做出来的作品就到哪里。”

image.png

除了制壶和教导学生,平日里吴东元也会在晚上回到书房里刻字、写字、画画。

他说,“做壶就好比做人,做到后来就是做修养。”


2019-11-19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