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氏族民俗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氏族民俗

古代姓氏有妻从夫姓的习俗,姓氏与家谱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呢?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姓氏已有上万多种,姓氏随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成为的血缘纽带,那么国外姓氏与中国有何不同,下面讲一下中国姓氏的趣事。

一、古代姓氏习俗妻从夫姓

image.png

中国古代姓名文化的普遍现象:已婚妇女都有两个姓氏,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妻从夫姓。对已嫁女子以夫家姓氏相称的习俗,大致在汉魏之际构成雏形,到南朝末期蔚成风气。

究其原因,同世家大族式的家族组织逐渐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特别是到了东晋南朝时期,以庄园为范围的同宗聚居已经是战乱年代中求得家族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形式。

作为增进家族共同体内一切成员之凝聚力的办法之一,把妻冠夫氏作为一种称谓原则确定下来,显然是必要的,而其副作用必然是妻子对夫家人身依附的关系进一步加强。

image.png

李氏、王氏、张氏等……这就是五代以后已婚妇女留在官私簿籍上的称谓,不过,这种称谓只有在依附丈夫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被认定,或因其它原因需要她们出现于公共场合时。

由于众多人同用一个姓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过于简化的称谓显然难以起到识别作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就是把丈夫的姓氏加在妻子的姓氏前面,如刘王氏。

所谓妻从夫姓的称谓习俗,正是在这种既成历史条件下为适合一定需要而产生了。随着时代发展,新时代讲究人人平等,如今已经很难再现这种称呼啊。

二、中国姓氏与家谱的联系

image.png

家谱与姓氏,历来就是我国姓氏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我国向来重视对自己过去历史的回顾与反思,由于家谱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记录着其发源、生息、繁衍的无始无终的过程。

早在商代时,人们就已开始修撰谱牒,西周至战国时,谱牒有了相当的发展,至朝廷也设有掌管谱牒的员。五代宋元以后,朝廷不再设掌谱之官,私家修谱之风异军突起。

到明清时几乎发展到“家家有谱”的境地,谱牒之学又重新振兴。谱牒的作用是“明世次、别亲疏”,也被当作一家一姓血统源流的可靠蓝本。因此,各家各姓都极为重视修撰谱牒。

image.png

我国姓氏的来源有多种多样的途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习惯于拉名人作祖先,因此也就使血统本身的意义并非真的那么确实可靠。

在古代,几乎所有的开国君主都要伪造自己的世系,把自己的家族与以前的帝王将相联系在一起。我国古代许多家族强拉名人作祖先,其做法实际上是十分不科学的。

有许多姓氏同姓不同宗,尤其是一些大姓,来源更为复杂。虽然同姓,由于历史上来源不同,当然不可能有相同的血统。

三、中国姓氏与国外姓氏的区别

image.png

实际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姓氏传承得像中国这样完整而有内涵。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几个姓,明治天皇要求全国人民都要有姓,几年时间里,出现了8万多个姓,因此,日本学者很难把日本的姓氏与人类遗传联系起来。

在美国,虽然有固定的姓氏,其200多年的历史还不能形成文化的传承,因此,美国学者对本国人的考证主要从肤色、毛发颜色和眼球颜色来确定。

image.png

而在英国,姓氏则比较稳定,其来源主要有直接借用教名,或在教名上加上表示血统关系的词缀等来表示某某之子或后代,还有在教名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

至于后来出现的由双姓合并而来的姓氏,虽然出现较教名晚,但数量要多得多。而在王室,旧时采用“爱德华”作为姓氏,后来还出现了较新的“温莎”。

在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曾把同一姓氏的军人分为一组,用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总之,关于中国姓氏的传统趣事很多,特别古代姓氏的文化规则众多,还有很多经典文化传承与古姓现在已经失传,各位看官,您还知道哪些?欢迎补充。



2020-06-3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