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氏族民俗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氏族民俗

俗话讲“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都有哪些习俗?年关将至不妨一看

中国农历最后一月,便是腊月。《幼学琼林》载:“秦人岁终祭神曰腊,故至今以十二月为腊。始皇当年御讳曰政,故至今读正月为征。”

先秦时代,腊月是狩猎的时间点,人们将兽来的猎物祭祀先祖。

腊月之后便是新年,新年第一月为“正月”;很早之前,正月读作“政月”,为避讳始皇帝嬴政名讳,故把正月读作“征月”,延传至今。

老人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来了,我国民间为了庆祝这一月份都有哪些经典习俗呢?年关将至不妨一看。

image.png

 

一、香糯可口的腊八粥

腊月初八,熬制腊八粥是民间一个传统习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因为腊八粥本是印度传入,来源于佛教。

据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佛之日,佛家弟子为了不忘佛祖所受苦难,便在这一天熬制杂粮粥,不仅自己吃还会赠送给前来拜佛的香客。

传到中国后,因其简单做法及美好寓意,便被中国百姓广泛接受。清朝《房县志》载:“腊八日,以米和麦豆及诸蔬果作粥,谓之腊八粥。”。

因为腊八粥所选用食材较为杂乱,什么都有,故而腊八粥又被称为“大家饭”。

image.png

 

腊八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做法,家里有什么素食都可以往里放,比如大米、小米、玉米、红枣、花生、桂圆以及各种豆类等等。

现在,网上还推出了各种肉粥。值得一提的是,腊八粥最好以素为主,毕竟腊八粥本来的就是斋粥,若贪图美味加入肉食,反而失去了原本祝福之意。

二、渐被遗忘的祭灶

祭灶,为民间祭祀灶王爷的习俗。灶王爷就是灶神,古代民间传说中每逢腊月二十四,灶王爷会上天庭向玉帝报告民间之事。

所以要提前在腊月二十三好好款待灶王爷,让灶王爷能在天庭为自己美言几句,来年便可享幸福安康、大富大贵。

image.png

 

灶王爷的权能原本并不大,只是执掌灶火,管理一家人之饮食。后来灶王爷又被赋予了视察民间善恶之职责,可以善恶作为衡量标准,决定来年是祸是福。

祭灶,在中国民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奈何到了现代几乎已不见踪迹,渐渐被人遗忘。

三、热热闹闹的扫尘

幼时记忆里,“扫尘”往往是年前最热闹的一个活动。

家里孩子较多,父母会给每个孩子分配任务,该打水的打水,该擦玻璃的擦玻璃,父母则拿着绑着布条或者扫把的木杆清理房顶、角落,有说有笑,不亦乐乎。

image.png

 

扫尘,又可理解为“除尘,正好符合“除尘(陈)布新”之意,寓意将旧年晦气统统扫地出门,驱除灾祸、邪灾,迎接吉祥福气。

很早之前,扫尘是极讲究的。要用青竹叶与柚子叶绑在杆子上,以此杆清扫屋顶、天花板以及墙壁上的尘垢蛛网,求得来年清吉。

四、匆匆忙忙做豆腐

“豆腐”与“头富”谐音,老话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做豆腐必须要提前准备材料,否则全放在腊月二十五日这一天,则显得太过匆忙,最好在做豆腐前一个星期采办年货时便开始准备材料。

传统磨豆腐要用到石磨,将浸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去渣之后,煮沸点浆成块。再将成块状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盐水中保存,留到年夜饭的桌上。

image.png

 

朱熹曾作《豆腐》一诗:“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

在今天,豆腐当然不用准备得如此辛苦,超市里应有尽有,甚至可以在回家之前从网上预订,只是失去了做豆腐的本意,没了“头富”寓意。

五、蒸馒头

在某些地方民俗中,正月初一至初五不能动火,所以这五天的食物要提前准备好,最能扛饿的食物莫过于馒头。

于是,要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蒸馒头。此外,常言道:“不争馒头,争口气”,馒头又有蒸蒸日上的寓意。

image.png

 

腊月二十九是新年前倒数第二天,作为旧的一年最后几天,争口气,动力才能更加充足,在新的一年里才能大放光彩、事业有成。

结语

传统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标识。倘若我们自己选择将标识遗忘,那么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民族或许也将沦为“泯然众人矣”,对此,您怎么看呢?



2021-01-1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