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艺海拾贝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艺海拾贝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宋词独特的雨文化、雨意象

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气候特色极其鲜明,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华南地区和江南地区就有独特的春雨季和梅雨季。

季风气候既制约了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古代文学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雨既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含义,也成为了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工具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便开始频繁地运用雨这一意象抒发内心情感了。

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诗人都曾频繁的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对大雨滋润万物的赞颂和风雨侵袭的困扰。

宋朝时期,国家的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逐渐南移,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到江南一带生产生活。

南方特有的雨季与北方的雨呈现出了不同的样貌,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

image.png

雨在宋朝时期的文学意义极其深远,雨既代表季节环境,也能够营造特殊的氛围,承载诗人美好的愿望。

宋朝词人通过描写雨季的形态,抒发出了个人对生命的思考和人生的价值。

通过品读宋词中的雨,我们既能看到宋朝特有的政治环境和时代背景,也能够看到宋朝词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表现手法。

以雨为典型的的意象直接改变了宋朝时期宋词文化的发展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具有极强的文学表现能力,雨作为一种重要的意象,对宋朝词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全宋词》当中约出现了4910次雨,在词人、文人的构建下,雨已然成为了宋朝文化的代名词。

雨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象,具有与其他意象完全不同的特质,雨的朦胧凄清、细腻婉转等特点与宋朝的时代特色也十分相似。

雨的形态、雨的声音、雨的美学特点、雨的意韵都无一例外地展示出了文人的意志。

从气象学的观点来看,雨不过是大自然中正常的降水现象罢了,但是在艺术家和文人的眼中,雨的大小急缓、天色的明暗和风力的强弱则能够代表不同的心境和情境。

image.png

雨可以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清,也可以是“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的急促磅礴。

雨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有不同的意蕴情感。

宋朝词人不仅能通过雨的形态抒发情感,也能够通过雨的声音讲述心境的不同。

雨可以是“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婉转动人,也可以是“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的愁绪。

由于雨声嘈杂而又有穿透力,因此在诗词当中,雨总代表着愁绪和离别。

风雨本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能够通过诗词成为人与人交流情感的媒介,将读者和作者紧密的连接起来。

例如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通过三两滴细雨将他一生漫长的经历都概括了出来。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概括了少年的浪漫,也写出了晚年的苍凉,在作者看来,人生的坎坷不过是几场风雨罢了。

image.png

在宋朝词人的眼中,雨既代表着离别愁绪、代表着阴翳的环境,也代表着人生的哲理。

宋朝时期国家征战不断,朝廷军事力量衰微,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这样的时代环境与连绵阴雨构建了独属于宋朝的悲情意象。

雨在宋词中的常见意象

雨作为宋词中频繁使用的重要意象,有几个独特的含义,第一,雨在宋词当中的意象极具悲情意识。

宋词中雨的悲情意识与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生存状况息息相关,宋朝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

其一,宋朝朝廷的财政负担严重,由于宋朝中后期冗官冗费的现象难以计数,再加上宋朝因战败需要给其他政权赔付大量战争赔款,所以宋朝末年出现了国弱民穷的局面。

其二,宋朝的边患从未停止,宋朝与辽、金、西夏之间的战事一直没有间断。

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衰微,所以每当战争来临时,朝廷都习惯性的忍辱求和。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国家和朝廷仍旧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给宋朝文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催生了宋朝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image.png

正是因为宋朝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极强,但他们没有能力改变衰微的国力,所以这特殊的国情也给宋朝词坛带来了许多忧伤的风雨。

在宋朝词人的笔下,雨也代表着相思离别之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磅礴的大雨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渲染了游子凄清的心境,也冲刷了大量的遗憾。

宋朝末年,靖康之难爆发,徽钦二帝被掳走之后,宋朝王室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一时之间,人民流离失所,百姓苦不堪言,伤春悲秋、忧国忧民成为了宋朝末年主流的文学形式。

在这样风雨飘摇的时代背景下,雨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雨在宋词中不仅能够表述相思离别的愁绪,也能够代表国仇家恨的政治寓意。

无论是周敦儒的《卜算子》还是辛弃疾的《摸鱼儿》、刘振翁的《兰陵王》,都借雨这一意象,代表了国仇家恨。

image.png

除此之外,宋朝的雨意象还与时光飞逝息息相关。

因为风雨来临时会阻碍人的出行,使人白白蹉跎时光,只能在家虚度光阴,因此雨也被赋予了虚度光阴,珍惜时间的别样情感。

雨作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元素之一,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雨的来临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

不论是先秦时期的祈雨仪式,还是宋朝时期的风雨飘摇,都切实地改变了文人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倾向。

在《全宋词》当中,雨这一意象一共出现过4910次,其中表达悲伤情感的占82%,表达喜悦情感的占26%。

这样悬殊的差异既受宋朝的时代限制,也反作用于宋朝文坛,影响了中华民族心理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形成。

宋朝雨意向的悲情对民族文化的改变

宋朝时期飘摇的风雨和动荡的政坛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了宋朝词人的悲情意识。

由于大雨往往能够营造悲情情绪,勾起古人对大雨泛滥成灾,久下不绝的灾难记忆。

所以在宋朝人的诗词中,雨通常代表着险恶的政治环境和作者本身的壮志难酬,例如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就书写了大量与雨有关诗词。

诗人们通过雨抒发心中愁苦,国仇家恨的无奈,在宋朝词人的构造下,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了,而成为了离别愁绪的代名词。

雨既承载着诗人的悲苦,也代表着宋代词人独有的悲情意识和悲情美学。

image.png

在宋朝词人的构建下,自然界的雨与作者的情感、宋朝独特的时代背景完美契合,创造了独属于宋朝的宋雨美学,赋予了雨深厚的底蕴。

因此我们后人在读宋词之时,仅通过一个简单的雨意象,就能感受到作者深邃的用意,产生巨大的心灵震撼。

我们在品读宋词之时,应当结合时代背景,更加清晰的理解与这一意象的深刻含义,感受作者透露出的复杂情感。

通过诵读词中的雨意象,我们能够触碰到烟雨朦胧的繁华江南,能够看到宋朝文人心头抹不开的愁绪,也能够看到王朝的飘零。

通过千年的沉淀,雨已然和宋朝文坛紧密结合,共同构成了宋朝的语言文化。

现代研究学者认为淅淅沥沥的雨声具有极强的安定精神的作用,听雨既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也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的贴近自然。

image.png

在文人的世界中,情与景紧密结合,完美交融。

如果说大唐王朝是最富贵的那朵牡丹花、是李白的诗酒江湖的话,那大宋王朝就是那朵在风雨中饱经风霜、充满悲情色彩的梅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一种意象也有一种意象的韵味。

雨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这或许就是雨的独特魅力。



2023-03-1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