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封面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封面人物

"QQ之父"——马化腾

他是“QQ之父”、“微信之父”,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公敌”,他性格羞涩却荣耀四海;他从不以创业导师和商业领袖自居,却以凶猛的技术革命推动一个民族走向文明。

1.jpg

从携QQ在即时通信领域大败MSN到推出门户网站改写新浪、搜狐、网易三足鼎立格局,从推出腾讯百度搜索引擎市场到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让马云破口大骂……十余年间,“性格羞涩”的马化腾如“江湖大盗”一般,以“创新性复制”低调而又迅猛蚕食着竞争对手的市场、一步一步地开拓着属于自己的帝国。而今,他携微信向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发出挑战。

2.jpg

可以想见,多年以后,“性格羞涩”在成为马化腾本人留给中国IT商业世界的个人形象的同时,也会构成一道商业命题乃至社会命题:在“执两用中”传统根深蒂固的儒家国度,一个寻常人是如何抓住“革命性”技术赋予自己的机会,度过政治上、商业上的潜礁暗滩,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民族带来启蒙与希望。

与中国IT江湖的其他互联网大佬相比,马化腾堪称异类:他从不主动做杂志的封面人物,也绝少像马云一般站上讲台向普罗大众宣扬自己的价值观与人生信念;更无意于像张朝阳一样做主持、买豪车、在媒体面前放大自己的焦虑与狂妄;他甚至也不愿意像自己的好友——网易的丁磊一般,偶尔以“养猪”这样极端的个人化行为搅动公众神经,表达个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

12.jpg

在喧嚣的中国IT圈,马化腾始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隐匿在腾讯公司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背后:有关马化腾的个人采访基本没有,关于他的故事更多的是据说和传言,很少能得到确认

7.jpg

对于马化腾而言,直接的、面对面地与外界交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即便接受采访,也更多是公司行为,从最开始QQ命名纠纷到腾讯上市,从之后的3Q大战再到2013年初春时节沸沸扬扬的微信风波……

马化腾的每一次抛头露面都带有例行公事的色彩,而无论是深陷纠纷,还是身披荣耀,出现在镁光灯前的马化腾始终面无表情……对于潮流变化迅速,喜欢标新立异的IT圈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马化腾本人所呈现的更多的是这般低调到甚至有些僵硬的形象——他的性情、他的价值观、他的困境与挣扎统统隐匿在这般低调的表象之下。

然而,只要有中国人上网的地方,就会有QQ,当那只憨态可掬的企鹅跳动,所有人都无法忽视马化腾的影响力。

13.jpg

2013年4月11日晚,腾讯公司微信团队以微信的方式向每一名微信用户发送消息,“微信要对用户收费,纯属有人恶意造谣”,至此,掀起满城风雨的“微信收费”终于画下句点。

马化腾虽然低调,但却从来不失凶猛与敏捷……

时间倒回至15年前,1998年10月,深圳一家咖啡馆。

27岁的马化腾和大学同学张志东相约坐在咖啡桌前,他们年轻的、依旧带有几份青涩的眉宇间不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他们正在为自己新公司的名字而殚精竭虑——阳光从咖啡馆硕大的玻璃窗中投射下来,映在马化腾和张志东年轻的脸上,尽管这家新公司的名字和未来前景依旧模糊且不可知,二人的讨论也变得日趋绵长与琐碎,但这显然无法阻挡马化腾和张志东义无反顾的雄心与对互联网行业未来的无限向往……

8.jpg

1998年,距离马化腾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已经14年过去了。

出生于1971年的马化腾祖籍潮汕人,自小在海南长大。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父母定居深圳。他进入深圳市唯一的市级重点中学——深圳中学,高考之后进入深圳大学。

大学期间,马化腾痴迷于计算机技术,一个广泛流传的段子是:在校期间,他经常利用计算机天赋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比如编一些小程序把学校机房的电脑硬盘锁死,让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马化腾也是各种病毒的克星,普通的病毒对他来说手到擒来,机房的老师也经常向他求助。

9.jpeg

1993年大学毕业后马化腾进入润讯,从工程师做起。1998年2月,老友丁磊将网易免费邮箱系统及163.net域名以119万元的价格卖出的消息让马化腾认准互联网才是未来的方向。也是在这一年,微软在海外发布Windows98,张朝阳推出“搜狐”,互联网浪潮席卷中国……1998年10月,马化腾向润迅公司递交了辞职信,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创办腾讯。

腾讯最初的业务围绕着网络寻呼展开,那时的马化腾与创业“元老”一起挤在一间几十平方米的小厂房办公,名片上也没“总经理”这样的头衔,只印着“工程师”。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为了让这个草创初期的公司生存,腾讯公司还做网页设计、系统集成、程序设计等日后看来和腾讯主业没有任何关联的业务。

14.jpg

1999年2月,马化腾推出中文OICQ测试版。早期的OICQ几乎可被视为ICQ的汉化版,但也是从第一版OICQ开始,那种专属于腾讯的,带有强烈马化腾个人色彩的创新思路开始出现:OICQ复制ICQ,但又绝不仅仅停留在单纯复制的阶段——马化腾从来不擅长如乔布斯一般剑走偏锋,搞颠覆性的革命创新,他是中庸的,是渐进的。

10.jpg

马化腾也从来不愿做在布满荆棘的荒野中开路的勇士,他只会让自己沉降在被网民认可的“大路”上,提供给网民最细致入微的使用体验,他是专注的,也是实用主义的……即便在最早期的版本上,你也可以领会到马化腾对互联网产品细节的痴迷与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他的OICQ不但集合了ICQ所有的优点,更是创造了一些ICQ没有的功能:具备离线消息功能、提供个性化头像……

3.jpg

马化腾推出OICQ的第一个测试版本不久,用户数量就迎来“爆炸式”增长。

作为一项免费服务,OICQ用户量的激增很快让马化腾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险,他甚至一度四处奔走,希望可以卖掉OICQ:他去找联想投资,连报告都没递到朱立南(时任联想投资总裁)手上,就被下面人以看不太懂为由,将其扫地出门。

与其他公司谈判,每当进行到实质性阶段时,对方公司就说“不理解腾讯技术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表示只能按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多少个桌椅板凳来买”……由于谈判不顺,马化腾无奈放弃了卖出QQ的想法。

5.jpg

尽管马化腾在卖出QQ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但OICQ的用户量依旧在持续攀升,1999年11月注册用户突破100万;2000年4月,因法律纠纷马化腾将OICQ改名为QQ,该月注册用户达500万;2000年5月同时在线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6月注册用户数再破1000万……庞大的用户数量最终也为马化腾带来了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和PCCW(香港电讯盈科公司)的风险投资。

17.jpg

突破了最初的资本瓶颈,QQ的用户数量继续攀升,之后,广告、会员服务、QQ秀、短信铃声的推出也让QQ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2001年7月,腾讯实现正现金流,到2001年年底,实现了1022万元人民币的纯利润;2002年,腾讯净利润1.44亿元;2003年,腾讯净利润3.38亿元……

2004年的6月16日,马化腾、张志东等腾讯元老站在香港联交所的中央,目不转睛地看着头上的屏幕——“恭贺腾讯控股有限公司于香港联交所上市”……

18.jpg

此次上市,腾讯造就了5个亿万富翁,7个千万富翁。根据持股比例,马化腾因持有14.43%的股权,账面财富是8.98亿港元;张志东拥有6.43%的股权,账面财富为4亿港元……这一切距离马化腾和张志东坐在深圳的咖啡馆里满怀激荡,谈论大洋彼岸的马克·安德森仅仅过去了6年时光……

19.jpg

在迅速以QQ抢占即时通讯市场之后,马化腾的步伐并没有任何意义上的休整,相反,他一边依旧痴迷于不懈提升QQ的用户体验,不断将QQ这一主营业务夯实、巩固、拓展,另一方面,以QQ为原点,马化腾开始了四面出击,在中国的互联网疆域中跑马圈地的征程。

时至今日,腾讯在中国互联网上早已成为一种包裹寰宇的存在,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力量如果想要使用中国互联网就都无法摆脱腾讯的身影:对于亿万中国网民而言,腾讯是他们在线联系的手段,交换QQ号乃至今天的微信号早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16.jpg

  “既没有马云那么好的口才,也没有李彦宏那么帅……大家都在圈地,他们(马云、李彦宏)圈的都是楼,可以直接住。我们圈到的却是荒地,只能从铲沙、挖土开始,建自己的楼。”尽管马化腾曾在多个场合将自己与马云、李彦宏比较,自嘲自己的不幸,但实际上,如果要在现在的中国互联网中找出一个“公敌”,非马化腾莫属。

4.jpg

虽然腾讯与谷歌具备相近的产品架构,但谷歌是一家有自己价值观而腾讯的产品规划依旧停留在简单逐利的动机之上。如果腾讯要真正成为谷歌那样具有全世界影响力的公司,那么超越简单的复制,提出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并不懈追求就必然成为腾讯乃至马化腾实现自我更新的关键。

6.jpg

好在,马化腾的反思已经开始。“我们也在反思开放性不足的问题。过去我们做得的确比较少……过去我们所谓的开放是我们自己的部门一家一家谈的,包括很多游戏开发商、内容提供商、生活服务平台上的供应商……我们也希望能够跟更多草根网站分享我们整个用户平台,这是一步一步走的。”

20.jpg

而今,微信的出现则再一次将马化腾推到了新征途的起点,有人称微信将成为腾讯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又一个QQ,马化腾也多次表示,微信又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实现国际化的突破口……

马化腾的征途依然遥远,他依然具备给予中国互联网惊喜的广阔空间。




2018-12-05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