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社简介

封面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杂志社简介> 《环球华人》杂志> 封面人物

13岁丧父15岁丧母,嫂子借钱卖嫁妆供养他,成大老板后携巨恩回馈

2008年,股神巴菲特想要给一家中国企业投资5亿美元,占股20%。如果成功的话,这将成为他在中国除中石油之外最大的一笔投资。

 

能获得巴菲特的青睐,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大好事。没想到,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却拒绝了,他跟巴菲特说:“我们的确需要钱,但是没有那么多股份给你,最多10%。”

 

巴菲特没想到竟然有人会拒绝自己的投资,但也因此让他觉得这个人十分可靠。

 

最终,双方商定,巴菲特投资2.3亿美元,占股10%。随之,这位企业家身价暴涨,第二年,就荣登福布斯排行榜中国富豪榜榜首。

 

这个人就是王传福,比亚迪的创始人,一位妥妥的商业奇才。那么,他到底有着怎样的底气,竟然连巴菲特的投资都敢拒绝?他身上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image.png

 

 

1966年,王传福出生于安徽芜湖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家中的第七个孩子,上面有五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妹妹。

 

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匠,凭借出色的技艺,勉强可以顾住一家人的温饱。母亲是名家庭主妇,整日为一大家子操劳。

 

虽然生活艰苦,但是王传福的父母却始终积极向上、坚韧正直,这些优良的品质,无形中影响到了孩子们。在他们的用心经营下,一家十口人的生活倒也过得平静而安详。

 

好景不长,王传福13岁那年,常年劳累的父亲因病去世了,家里一下子就没了顶梁柱,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刚满18岁的哥哥王传方也辍学了,做一些小买卖挣钱养家,最小的妹妹因为无力养活也送了人。

 

昔日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顿时只剩下母亲、哥哥和王传福三个人了。

 

自此,全家的希望都放在了王传福一人身上,而王传福也特别懂事,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别的孩子都撒欢跑着玩的时候,他却总是坐在家中学习。

 

那时,他的目标是考上一所中专院校,因为中专包分配工作,是很多家境贫寒的学子的首要选择。

 

image.png

可是没想到,两年后,命运再次给这个苦难的家庭一记沉重的打击。

 

王传福15岁中考那年,母亲突然去世。因此,他缺考了两门课程,没能考上中专。之后,王传福进了一所普通高中,但也就是这命运的阴差阳错,让王传福后来的人生彻底被改变了。

 

不过,幸运的是,王传福有一个好哥哥。母亲去世后,王传福跟哥哥说,他也想去打工,却遭到了哥哥的严厉拒绝。哥哥说:“再苦再累,我也会支持你上学的,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在哥俩最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女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

 

这个女人就是王传福的大嫂张菊秀,她在家人的一片反对声中,嫁给了这个一贫如洗还带着个“拖油瓶”的男人,只因为她看中了王传方的厚道和责任心。

 

进门之后,张菊秀立马就进入状态,操持起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那时,王传福正在读高中,只有周末才回家。每次回校前,嫂子都会给他10块钱生活费,这钱是小夫妻俩从牙缝里省出来的,为了省钱,嫂子连5毛钱一包的护肤霜都舍不得买。

 

就算这样,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拿出10块钱来的。有一次,嫂子实在凑不够,于是她就挨家挨户地去村子里借钱,到最后也只借到了5块,王传福就揣着沉甸甸的5块钱回到了学校。

 

image.png

 

哥嫂的这份情谊,让王传福无比感动,也让他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了。他当年的刻苦程度,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在王传福成名后,记者去他的母校采访,老师说起来时仍感觉记忆犹新。

 

每学期期末,当王传福拿着奖状回到家里,嫂子总是比他还要高兴。然后,一家人就会难得奢侈一回,买点猪肉改善一下伙食。

 

后来,王传福顺利考上了大学。临走前,哥嫂把结婚时最重要的大件——“上海牌”手表送给了他,还把家里所有的新东西都给他打包带上,为了凑足学费,嫂子甚至把自己的嫁妆一对银手镯也给卖了。

 

后来,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弟弟,他们干脆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搬到了长沙,在弟弟学校附近做点小生意。

 

上大学之后,王传福继续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周末时,如果没有学习任务的话,他会到哥哥嫂嫂的店里帮忙。三个人相依为命,日子也慢慢有了盼头。

 

image.png

 

 

1987年,王传福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研究生。看着弟弟这样有出息,哥嫂非常欣慰,在弟弟北上之后,他们就收拾行李回了老家。

 

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顺利留在了研究院301所工作,仅仅2年后,就因为研究成果突出,被破格提拔为该院301所副主任,成为了全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前途一片大好。

 

可是很快,一个崭新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让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可能。

 

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了一家电池公司,电池领域一直是王传福的专长,因此,王传福顺利地出任总经理。

 

王传福一到那里,就被猛烈的市场化浪潮冲击得眼花缭乱。他注意到,很多人都在用一个砖头似的手持无线电话“大哥大”,一部的售价高达2-3万元,就连那里面一块小小的电池,也能卖个千把块,就这也是供不应求。

 

王传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机会,他立马向研究院请示,希望能够全力进军镍镉电池行业。

 

可是90年代的国企体制僵化,王传福的请示如同石沉大海一般。这让他意识到,如果继续待在这里,那么自己铁定会眼睁睁地错过这个机会。

 

image.png

 

然后,一个难题摆在了王传福的面前:是去还是留?

 

一方面,铁饭碗是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如今生活和工作刚刚踏上正轨,一家人好不容易有了安稳的生活,而且妻子又刚刚怀孕,这个家庭禁得起动荡吗?另一方面,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再,虽然充满了未知,但是也极具诱惑力。

 

在苦思冥想了数天之后,王传福最终艰难地做出了决定,辞职去创业。

 

创业之后,王传福发现,一个个大难题摆在了自己面前,每一个问题都犹如一座大山,但是王传福没有丝毫退却,而且充分发挥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把那些拦路虎逐一击破。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钱的问题。镍镉电池的一条生产线,就价值几千万元。钱从哪里来呢?

 

他去找银行申请贷款,可是到那儿之后,他才发现,像他这种没有背景和资源的人,想贷那么多钱,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他又去找投资机构,但是也被拒绝了。

 

后来,还是表哥吕向阳借给他250万,朋友夏佐全也把自己的几十万积蓄一股脑都借给了他,王传福这才有了300多万的启动资金。

 

image.png

 

1994年11月18日,比亚迪公司在深圳成立了。那时,谁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这个小作坊竟然能够成为世界知名大企业。

 

启动资金有了,但是对于重资产的电池行业,却也只是杯水车薪。不过这也没能难倒王传福,他有一个“土办法”。

 

王传福认为:虽然我们缺钱,但是我们不缺人呀!于是,他动手制造了一批生产设备,把机械化的生产线分割成了几十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模式,被大家风趣地称为“小米加步枪”。

 

不得不说,王传福这招真是太妙了,不仅缓解了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状况,事后证明这种方式所做出来的产品,准确率丝毫不比全自动化的差,而且还有一些自动化比拟不了的优势,比如说能规避因为加工出错所造成的大规模召回的难题。

 

这个模式后来被王传福应用于汽车制造等方面,成为了比亚迪独具特色的“自主研发产品、自主建造生产设备、用半自动化半人工降低生产成本”的研发生产模式,让比亚迪在此后,无论转战什么行业,都能够迅速地打出一片天地。

 

对于这项发明创造,王传福本人也是颇为得意,他在采访时这样说道:“你和别人一模一样的打法,你凭什么能够打赢?必须得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image.png

 

 

就这样,王传福只花了100多万,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因为成本低,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

 

没用多长时间,比亚迪就打开了市场。到公司成立第三年的时候,比亚迪累计卖出去了1.5亿块镍镉电池,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的电池生产商。

 

有了成功的经验,王传福又把注意力放在了锂电池上面,他们生产出来的锂电池,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1/4到1/3,质量也非常有保障,因此成为了手机初兴时代的巨头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公司的手机电池供应商。

 

2002年7月,比亚迪在香港顺利上市。第二年,比亚迪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

 

正当大家为比亚迪惊人的成长速度所惊叹时,王传福又做了一件让大家惊掉下巴的事儿。王传福要进军汽车行业。

 

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当他说出这个想法之后,会场上一片寂静,大家都是满脸的忧虑,但是谁也不敢提出反对或者质疑的意见。没办法,王传福太强势了,只要是他决定了的事,那就没有他人置喙的余地。

 

image.png

 

但是,私底下,大家还是忍不住议论纷纷。在大家看来,像制造汽车这种投入大,进入壁垒高的行业,是发达国家的专长,以我们的水平,是绝对不适合去搞这些东西的。

 

可是王传福却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汽车这个东西,说到底也不过就是一堆钢铁。更何况,我们国家连宇宙飞船都能制造出来,还造不出来一个小小的汽车吗?

 

在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迅速组建了一支本土化的技术研发和制造队伍,向汽车行业进军。

 

比亚迪的这种精神,他们的一位副总裁总结得非常到位,他说:“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

 

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了秦川汽车77%的股份。消息公布之后,比亚迪的股份立马狂跌,两天的时间市值就蒸发了27亿港元。

 

可是,这些都阻挡不了王传福要造汽车的决心。

 

他挖了很多人才,投入了大量经费后,精心研发出一款代号为“316”的汽车,本以为一上市就会大卖。没想到,经销商一看,都快“吓哭”了,都说这款车造型太难看了,肯定卖不动。

 

image.png

 

看到大家的反应,王传福果断决定,砍掉316项目组,从头来过。这之后,王传福又找到了一个捷径,参考借鉴市面上的畅销车型,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抄袭。

 

很快,他们就推出了一款被称为“F3”的车型,结果这次又让大家大吃一惊。

 

第一眼看去,十个人中有九个都会以为那是丰田的花冠,但是售价却只有花冠的一半。

 

连丰田的人也惊呆了,这是什么操作?这辆车怎么跟自家的这么像,甚至连一些零件都可以通用,更关键的是还那么便宜。

 

一时间,业内质疑声此起彼伏。可是消费者那边却乐开了花,管它那么多呢,买就是了。

 

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F3就卖了超过10万台,还一举创造了记录,成为了历史上销量最快超10万的自主品牌。

 

再之后,比亚迪又推出了好几款模仿别家畅销车型的新车,毫不意外,每一款都销量甚佳。

 

尽管在汽油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王传福却志不在此,他真正想做的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做这个可以充分发挥他的核心优势——做电池。

 

其实,在刚收购秦川的第二年,比亚迪就推出了一系列电动汽车。那时,马斯克才刚刚开始做特斯拉。可以说,王传福的眼光非常长远而独到。

 

image.png

 

 

可是由于这个想法太先进了,暂时还没有适合生长的土壤。

 

直到F3这款汽油车问世大火了之后,王传福把所有的利润都投入到电动车上,自主研发了双模的F3DM、纯电的E6,还有电动大巴K9,成为了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商。

 

也正是因为做电动车,让王传福有了与巴菲特打交道的机会。比亚迪有一位美国投资人,非常看好王传福,刚好他认识查理.芒格。在他的引荐下,芒格见到了这位中国企业家,直夸王传福是一个天才。

 

而且,芒格也觉得电动车非常有前景,比亚迪的价值远远地被低估了,于是他买了很多比亚迪的股票,同时还向老搭档巴菲特说:“我发现了一个爱迪生和韦尔奇的联合体,你肯定感兴趣。”

 

巴菲特这个人,投资一向非常谨慎,不懂的从来不碰。当年苹果和微软找他投资时,他都忍住没有出手。

 

但是当他了解了比亚迪和王传福之后,被王传福深深地折服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要给比亚迪投资。

 

image.png

 

有了巴菲特的加持,比亚迪的股票一路飞升,王传福的身家也跟着水涨船高,第二年,就荣登福布斯中国内地排行榜的首富,财富高达350亿元。王传福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王传福却从来没有忘记过哥嫂的恩情。他深知,没有哥嫂的无私付出,就没有他的今日。

 

在比亚迪刚刚起步阶段,王传福就把哥嫂接到了深圳。那时他想在深圳给哥嫂买套房子,但是被他们拒绝了。

 

后来,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深圳买了房,王传福得知之后,就在他们家对门也买了一套,两家人住在一起,还可以互相照应。

 

此外,王传福把哥嫂都安排在了自己的公司工作,他的哥哥更是一路从后勤做到了公司副总裁,而嫂嫂则以学历不高为由,多次拒绝了王传福“加入公司高层”的建议,安心地做比亚迪的一名普通员工。

 

不仅如此,王传福把嫂子的娘家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听说嫂子的母亲关节炎复发了,他连忙在深圳联系好医院,把老人家接过来,还负担了全部的医疗费用。得知嫂子的弟弟要在村里盖房,他瞒着嫂子偷偷地把钱打到弟弟的卡里。

 

image.png

 

就这样,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哥哥嫂嫂始终是他稳定的大后方,而王传福也能够饮水思源,尽心尽力地报答哥嫂的恩情。

 

王传福的人生开局,可以用“悲惨”二字来形容。好在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哥哥和嫂子,才让他不至于早早淹没在人海里。

 

虽然王传福的嫂子很普通,走在人群中也不起眼,但也正是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强与伟大。

 

可以这样说,王传福之所以能够逆袭成功,军功章里有哥哥和嫂子的一半。

 

在功成名就了之后,王传福一直牢记哥嫂的恩情,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地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之间的这份感情才会显得如此动人,如此珍贵。



2022-07-25

分享到: